春日和煦,清爽微婉。4月12日上午,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石义琦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张文兰教授等专家及项目式联盟学校教师同行莅临前海小学项目式研讨课现场,指导本次项目式学习活动。承担本次项目式现场课的老师有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林霞、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吴晨清和江婉菁。
上午八点二十左右,我校五年级林霞老师带领五(6)班孩子在海纳厅呈上了一节别具特色的项目式语文课。林霞老师以《国旗下展演之课本剧表演》为主题组织学生有序开展项目式学习,本次课程学习的展示选取了部编版教材五下第四单元的《军神》一课。课程伊始,林霞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字词检测,并相机点拨重难点,夯实学生的字词基础。林霞老师的语文课主问题凝练突出,她以“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为什么称他为‘军神’?”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品读阶段。学生在准确流利朗读课文后随即进入了读后分享的环节:林老师以鱼骨图为主板书,学生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环节展开阅读分享;林老师时而引导学生圈划人物的细节描写,时而引导学生分享字里行间读懂的人物特点,时而对学生的汇报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度解剖,时而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课程的第三环节,林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本剧本的改编,学生跃跃欲试,一边改编一边对人物进行揣摩,甚至以身示范,让人物特点立体鲜明起来。最后,在林老师的课程回顾总结中,本次学习活动暂告一段落。
与语文课同时进行的另一节数学课在三(4)班展示,由江婉菁老师执教《健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李梦雪博士、联盟学校、及本校数学老师参与了听课。《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 本节课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体现了“生活数学”;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自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过程。学生能对数据整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蕴涵在数据中的信息,给予解决问题的建议。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结课时让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本节课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口、手、脑并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 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一次较好的训练。
第二节展示课,是由数学组吴晨清老师和三年级7班的孩子们为大家展示。吴老师以“爱心早餐我来做”为题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生紧锣密鼓开展第一个学习环节——使用称,寻找1克物品,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称一称、写一写、掂一掂后开始了小组合作探究,几分钟的动手操作后,学生在分享环节纷纷表示1克的物品实在太轻了,吴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重约1克的物品,并由此开启第二个探究环节——寻找100克,此次的探究增加了难度——少用称,在分享环节中学生重点分享了在少用称或不用称的情况下寻找100克的办法。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空前高涨,吴老师在学生的呼声下组织学生开展第三环节“变出1000克”的探究活动,学生在不用称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寻找1000克:有的小组使用了物品拼凑法,有的小组使用了直接相加法,吴老师在总结阶段对对本次活动学习的方法做了总结归纳,同时,对学生所用探究方法给予了高度肯定。本次活动课程最具挑战性的探究——不用称,估计盲袋质量,小组内学生合作探究,运用本课学习到的估算方法进行了估量。课程尾声,吴老师引导学生对比体积差不多的面包和小米的不同重量,学生认识总结:物品的重量不能仅靠外表来判断,可以称一称,掂一掂……课程尾声,吴老师启示孩子们要将所学到的称量方法运用到“早餐的制作”活动中。
与会老师在三节精品项目式展示课后,进行了圆桌派的研讨活动。第一环节是授课老师进行说课,林霞老师从设计缘起谈到目标设定及项目驱动的设计,详细介绍了本次授课的过程。江婉菁老师从任务驱动情境的创设,重点介绍了统计和计算等整理数据的课程设计。吴晨清老师重在说明了“克和千克”的生活实践探索的课程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入手开启本次驱动性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是听课老师进行评课:南山小学的教师代表在肯定本次项目式课堂的设计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是不是应该把驱动问题展示出来,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题,另一方面,是否可以把课前预习的活动做充分,让学生在课堂的互学互评中开展小组活动。
联盟学校的老师们就本次3节展示课畅所欲言:
第三组的老师代表肯定了江婉菁老师的问题探究设计层层递进,对于项目式课堂的把控游刃有余。一位女教师对于第一节语文项目式课程的学习课时的安排和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提出了疑问,林霞老师从项目式课程学习的基本要素和任务驱动原则上进行了详细解答。我校宋心琦老师特别肯定江婉菁老师活动式课堂的模式,让学生更容易参与。江老师设计了看数据,整理数据,画数据,说数据等模块,还有小组合作,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老师们讨论热烈,对项目式课堂各抒己见。会议尾声,张教授做总结点评。张教授高度肯定了林霞老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上的教学研究实践中,对比前期的开展是有了质的变化和提升。张教授从整体上评价了林老师的项目式课程的设计极具合理性、实践性和高度性,同时也认可了林霞老师在本次课程的选材上与大单元学习的切合度之高;对于课时的设定,张教授强调了要提高课堂质效,把课堂和课后实践有机融合,让项目开展更有效。张教授对本次课程设计也提出了建议:可以提高学生在课程自主预习中的质效,在课堂上可以从小组互学上进行协作讨论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老师适当进行镶嵌式教学或补救式教学,最后剩余20分钟可以集中进行课本剧本的创编。
随后,张教授对第二节数学课进行了评价:对于本次数学课探究“千克和克”,利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来做项目式研究,所涵盖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不太能渗透项目式课程的学习和运用。根本原因在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上不是特别合适。所以,我们可以在核心知识性上选取更合适的内容来做项目式学习,知识性知识的教学是不太适合的。
李梦雪博士生对江婉菁老师的课进行了评价,她肯定了江老师的课堂设计能准确把握课标和设计目标,课程中对于驱动型问题进行了回顾,这一节探究课,有问题有探究,设计上很成熟:从项目设计和实施上来看,江老师结合目标进行项目式知识重构和课程整合,另外,李博士也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比如在设计层面上,驱动性问题和子问题可以更加明确,让子任务浮出水面,最后具体展示环节也可以放在课外进行,同时给出高质量的支架辅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组协作、探究过程如何开展,也先要明确小组合作公约、作品展示环节等细节约定。
研以致用,课堂增效
最后,石院长对本次活动做了深度总结,他指出,我们一直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我们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环节和反思环节,进行了全程参与与思考,而今三位老师从课堂重构上做了一定的改变,打破了教学常规的模式,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另一方面,石院长强调,我们要明确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课堂的要求:
1. 要明确概念,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课程是以某一学科为主,利用其他学科已学到或未学到的知识、能力帮助解答主学科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运用到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能力,而不是需要其他科目老师的协助。
2. 项目式课程的主题要来源于教材的单元大主题,而项目式探究的问题、内容要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
3. 项目式学习的目标要基于国家课程的课标,完成项目是不能脱离目标,而是要紧扣目标,对课标做进一步升华,利用小问题、小项目、小任务开展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时间一定要在课标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提高质效。